很快,李基农回来了,李肇也命人将刘季叫过来。 “肇儿,你让叔父回来上林苑干嘛?现时上林苑需要支出太多,商行一刻不可停息。” 商行很多事务都是他作主,如果没有他的坐镇,很多东西管家也不敢自作主张,只会停滞罢了。 李肇笑了笑,不好意思道:“叔父,商行的事儿你就交给管家吧!这里有个大项目需要你来开发。” 李肇要去寻找阿母的事情李基农已经知道,自然不会问为何要交给他。 “什么大项目,难道还能比商行赚钱?” “当然无法和商行比,但以后就不一定了。” “以后不一定?那究竟是什么项目?”李基农惊奇了,他还真想不到什么项目能和商行平起平坐。 “便是发展商业区,让上林苑乃至周边成为和咸阳一样的存在。” 当然,发展商业区也有为房地产开发提供条件的打算。 房地产要发展起来,就必须要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发展商业区就能带来人流,而有人就有各方面的需求,经济自然就能发展起来。 本来,上林苑循序渐进地发展,是会发展起来的,但那样太慢了,而此刻三十万民夫就是一个契机,会将这个发展加快。 上林苑为主体,周边协调发展,这是上林苑长期发展的方略。 以上林苑为主城,周边紧密相连都市包围圈,这便是他的设想。 打造大秦现代化都市,想想就觉得富有成就感。 啊! 李基农惊了惊,一度认为侄儿异想天开了,咸阳乃老城,历经无数岁月才发展至如今般繁华,区区上林苑又怎能和之比肩,不过还是想听听侄儿的说法,实在侄儿的眼神告诉他,这不是谎言。 “叔父可知一个地方要发展靠的是什么吗?” 李基农毫不思索地回答:“自然是靠美食和作坊。” 不是他乱说,上林苑能发展至今靠的就是这两样。 “不,靠的是人流,只要有足够多的人,就能很容易将商业区发展起来,而阿房宫的重建就是最好时机,因为人够多。” 说到这,李基农似乎明白了一些,却又摇头晃脑。 他的思考方式受时代限制,想到的是那么多人就得给他们吃食,就要浪费很多粮食,人就是个拖累,怎能是人够多就是最好时机呢? 其实长安乡就养着很多这样的人,要不是长安乡效益好,恐怕他都要将这些人赶走。 李肇笑了笑,看到叔父这个表情,自然知道他一时还反应不过来,便再说:“叔父别忘了聘任民夫可是有着月俸的。” 李基农自然知道,为这事曾经也对管家发了一通脾气,但这是侄儿决定的不好说什么罢了。 “有月俸就意味着他们可以买东西,如吃食,如布衣,甚至阳滋车,对不?” “如果咱们限定他们不能自起灶台,让他们到指定的地方吃食,还需花钱吃食,你说三十万人将会是多大收入?” 李基农听之眼前一亮,三十万人的吃食,那绝对是大收入。 掰着手指算了起来,正一精打细算的商贾。 “这还是一方面罢了,穿的方面他们也需要吧!” 对于这点李基农摇头。 黔首之所以为黔首,只因他们靠种地为生,是社会底层人物,如此之人最是贫穷,一年到头或许也就三两布衣,即使破了也要缝缝补补,哪有多余的钱粮买衣衫? 就算有,也不会乱用。 “穿的方面恐怕难!”李基农摇头。 李肇却不以为然,反问:“叔父可知聘任农夫的月俸是多少?” 一问到者,李基农的心就在滴血,他完全打听清楚了,这个败家侄儿竟给这些黔首月俸六百,须知长安乡农人也就三四百罢了,这是要作践他。 看到叔父表情,李肇连忙退后一步,他真怕叔父一榔头敲过来,却说:“当他们有足够的钱时,你说他们会吝啬一些布衣吗?” “绝对不会,他们很多有着妻儿,即使他们省吃俭用,也会给他们的家人买穿的,吃好的,如果三十万人都买衣衫,你说会是何等光景?” 哦! 李基农一怔,手指又不自禁地算了起来,算来算去,好像还真有那么一回事。 “可是......”李基农眉头皱了皱,“阿房宫只建三个月,三个月之后他们便要离开这里,这不是赚的短利?” 短利,和刚才侄儿说的堪比商行完全不对调。 李肇戳着手指摇头,“不然,阿房宫只是一个嚼头而已,将来会有更多的工程等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