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4. 第一百五十章 玻璃工坊
设置

第一百五十章 玻璃工坊(1 / 2)


打发走了脱欢后,郭康带着一众兴高采烈的教士,继续前往山脚。

“我们很多器材都是这里制作出来的。”郭康说:“还记得之前,光之巨人背后那个反射镜么?”

“一次制作一个形状规则的整体球面镜,对工艺要求太高了。所以,那不是一整面镜子,而是用了很多平面镜子组装起来的。”他告诉众人:“每一个镜子大概只有两个巴掌大,这样就容易多了。”

“你说那些都是我们自己产的?”德米特里修士惊讶地问。

“是啊。”脱欢点点头:“我觉得纸都要从明朝进口,已经过于夸张了。要是玻璃都不能造,那也太惨了。”

“也别小瞧纸。”郭康提醒道:“瓷器那玩意儿,欧洲人琢磨个三四百年,用跨时代技术硬烧,还是烧的出来的。但那种透光的书画纸,起码得五百年之后了。真这么算,技术差距比瓷器都大。”

“现在海路不通,陆上交通也不方便,那些纸,都是我外公珍藏的宝贝。我费了不少力气,才从他那里要来些,做了天兄动画。之前做样品的时候,我们都只能学欧洲人,拿牛膀胱来做测试的。”

“玻璃已经是少有的、我们比东方更熟练的技术了。”他指出:“这都做不好,就太说不去了。”

他一路介绍着,带众人来到了工坊去。

“这里经常要用到水银,有毒,所以我们远远看一眼就好。”他指了指一间工坊:“先看看这里吧。这是制作平板玻璃的地方。”

他带着众人,沿着工坊外面的楼梯,登上了二楼,在回廊上,看里面的场景。

一楼的大门和窗户都敞开着,门口附近有一个巨大的熔炉,几个玻璃匠人正在那里加热原料。而不远处,还有一排池子,里面是红热的液体,旁边有个巨大的木头风箱,还围着几个穿着黑斗篷、带着奇怪鸟嘴面具的人。

“这是在干什么?”德米特里问。

“罗马时代,平板玻璃是在工作台上,用铁棍碾压,‘擀’出来的。后来这门技术也失传了,现在的平板玻璃是吹制的。具体的工艺我也不太明白,现在可能就威尼斯人懂这个。”郭康说。

“这种做法对工艺要求太高,而且不好量产,所以我们也没有试图模仿和超过他们,而是用新的思路。”他指了指池子:“那里面,是融化的锡。”

“烧化了的玻璃比锡轻,会漂浮在液态的锡上面,自己摊开,这样就能形成平面了。然后我们把池子慢慢冷却,就可以得到凝固的玻璃。”

“我的天父啊,这是怎么想到的?”德米特里大吃一惊。

“这是古人就明白的思路,只不过他们加热能力有限,没有做出来成品。”郭康随便答道:“我们这里研究的,也就是选哪个液体的问题——而且这样不难。”

“这种液体必须比液态玻璃更重,而且在工作的温度下,不会沸腾,也不会凝固。像水银,就太容易沸腾;而铜液化的温度又太高。”

“这样一来,就只有几种金属可以选了。我和其他人讨论的时候,他们也是首先就想到了液态铅。”

德米特里点点头,对此倒是不意外。毕竟罗马人就对这东西熟悉,想到它太正常了……

“铅的问题是,加热时烟很大,而且有毒。我们又想了想,就换成毒性更低的锡。”他指了指熔炉:“就是目前这个情况了。”

“那你们如何控制这个‘温度’,是说冷热的程度么?”德米特里只能从专业名词开始考究:“冷热也可以量化衡量么?”

“不一定能具体量化,但可以大致估计。”郭康说:“我们在锡池里,放了一根长铜条和一根同样长度的长铁条。这两种金属受热时都会变长,但伸长的距离不同。我们把金属条固定在一起,让一头延伸出池子外,然后对比长度差别就行。”

“在池子边上有个板子,就是用来对比的。”他指了指池子边:“他们现在还加了个指针,看起来更方便了。不一定多准确,但起码可以把合适的经验温度记录下来,今后都照着这样做就行。”

“不过那边的环境很恶劣。盯着池子很伤眼睛,所以大家都带着黑色眼镜。另外,我们的锡不太纯,一样会有烟气,所以我建议他们拿棉花做过滤,保护自己。那个袍子,是挡住溅出来的锡用的。”

“确实,看起来就很专业。”脱欢赞同道。

“我觉得这些都是必要的防护手段。”郭康嘀咕道:“其实我觉得成品应该是工厂风格的,谁知道他们就给做成这样了……”

“这就是他们做的。”他从墙上拿下来一个缝了玻璃镜片和金属鸟嘴的头套:“这个鸟嘴里就是棉花片。他们对于这个形状可执着了。”

“那些玻璃匠人怎么不带?”德米特里问。

“他们习惯了,觉得带上去麻烦,影响做体力活。虽然就在旁边,需要人手动把玻璃液抬过去,但他们觉得无所谓。”郭康摇头说。

“我们的工坊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