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龙仓争夺战中,包大亨和怡和洋行两家都是赢家,一个拿下了九龙仓码头,从而上岸从船王变成地王,躲过了八十年代的海运大衰退。 一个高价脱困,开始资产转移,把工作重心从香江转移到海外。 唯一倒霉的是那些被收购战吸引的散户,一个个被高位套牢,亏的连底裤都没了。 也因为这一仗,让很多聪明人看清楚了香江的无冕之王是谁,要不然也不会有人感叹,在香江这个地界,汇丰银行董事会才是真正的权利机构。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掌控着香江人的衣食住行。 为了保持汇丰银行在香江的影响,可以继续对华人吸血,八十年代在“大班王”沉弼的支持下,不仅是包大亨,李加乘、邓大亨等一大批华人也加入汇丰银行董事会。 他们连同四大洋行,怡和国际、太古集团、英之杰公司、会德丰马登等老牌鹰资成为香江的风云人物。 只不过,以前多么风光,现在就多么惨。 作为汇丰银行的董事,股东,一千八百亿的窟窿他们必须想办法去填,不能让汇丰银行倒闭,要不然他们在汇丰银行的存款可就化为乌有了。 更让人郁闷的是。 银行倒闭,大家在银行存款会清零,即使赔也不会有多少,贷款可不会,即使银行倒闭也会继续存在。 因为在倒闭之前,汇丰银行会把贷款转嫁出去,由新的银行继续催讨。 李加乘这些董事,能在八十年代高速窜起,成为香江有数的豪门,靠的就是汇丰银行源源不断的贷款。 这一点和后世内地的地产商一样,都是靠银行贷款发展起来的,盖房子从来不用自己的钱。 行情好的时候无往不利,行情不好,银行一催贷,立马从首富变成首负。 为了保住汇丰银行,他们想尽了一切办法。 曹达华不是劝说雷卫东的第一波说客了。 在雷卫东刚刚会回到香江的时候,就有无数人给其打电话,他们都希望雷卫东能入住汇丰银行,以世界首富的名义,稳定汇丰银行。 即使不能入股,也希望雷卫东能出钱卖下汇丰银行的产业。 “小雷,你最想要汇丰银行那块资产?” 对于雷卫东拒绝入股汇丰,曹达华没有意外,如果这么容易就掉坑里,雷卫东就不是首富了,即使如果汇丰也不会是现在,要等汇丰银行的董事把窟窿填的七七八八,雷卫东才会考虑投资。 “想要的很多,汇丰银行的优质资产实在太多了,不过我最想要的是恒生银行。”雷卫东道。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汇丰银行除了遍布全球的营业网点和金库,还有很多优质财产。 仅仅在银行就有恒生银行、中东不列颠银行、印度商贸银行以及漂亮国排名前二十的海丰银行。 还有鹰国四大结算行之一,密德兰银行近15%的股份。 这还是金融界的资产,其他方面的资产被汇丰银行持股的更是数不胜数,现在这些都开始对外销售,还是低价销售。 雷卫东说的恒生银行,是一家成立于1933年的银行,曾经是香江最大的华人银行,汇丰银行在香江的最大对手。 可惜在1965年的时候,恒生银行遇到了危机,被汇丰银行吞下了。 本来事情和恒生银行没有关系。 起因是明德银号发出的约值700万港元的美元支票遭拒付。 消息传出后,担心自己的存款不保,很多存户过去提取现金,因为明德银号存根不住,无法数额庞大的提款。 不得不在几天后,明德银号宣布破产,有港鹰政府正式接管。 紧接着,挤提蔓延至其他华资银行,信托银行、恒生银行、广安银行、道亨银行、永隆银行等等银行都被波及。 为了香江的稳定,港鹰政府出面让拥有发钞权的汇丰银行及渣打银行做出,对香江的华资银行作出无限量支持的声明,终于把这一风波平息了下去。 不过事情并没有就此完结,趁你病要你命可是商场基本操作。 一些报刊上不断刊登一些没有根据,重伤华资银行的留言,其中恒生银行是重中之重。 根据谁获利谁最可疑的理论,汇丰银行很可能是这次风波的幕后黑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风波期间,有不少大客户悄悄取消在恒生银行的账户,转而投入汇丰银行的怀抱。 于是布局完成。 在1965年4月初的时候,挤提再次爆发,恒生银行是首当其冲,挤满了前来取款的市民。 其中位于湾仔的分行最倒霉,有无数客户过去提取存款,其中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