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摇摇头,“我看她总在屋子里写写画画的,倒是没跟我们说,可能也是铺子才买下来吧。” “你家大丫头这么聪明,不用发愁。我们家才要发愁呢,老二家的到现在也没怀上,眼瞅着这一年就要过去了。” “甭说这个,一说这个,我心里就堵得慌。” “你家沈洵真去拜师学艺去了,那户人家靠谱嘛?”王氏倒是好奇起沈洵来,说去学艺,当天打包就走,到现在也有一个多月了。 “唉,孩子大了,管不了罗,自己愿意去。我们也拉不住,人家也没说收他为徒,只让他在人家家里住着,说他年纪大了不适合做学徒。再过两年都17了,我跟他爹还不知道啥时候才能抱上孙子哟!” “这叫什么事啊?又不是拜师,住在那户人家,这,靠谱嘛?” “他爹都同意了,我能说啥?不说了,说起来我就难受的紧。”季氏起身,看了看天已经暗黑。 王氏也起身了,“天不早了,我先回了。那个事你帮我问问老二,成不成?”季氏点点头,把王氏送出了屋。 自从沈杏家买铺子的消息在村子里传来,沈老二家可谓是宾来客往,热闹至极。连无事非请不登门的里正徐安都来打听,沈吉富热情的招待。实话说,买铺子这事他爹还是得意的,真给他长脸了。村里能有实力在镇上买铺子的人家一个手指都能数的过来,而真正买了的只有他沈老二。 “哎!里正,不瞒你说我也是咬着牙买的,摊子是摆不成了,我们想要跟着人家沾点光人家也得愿意不是。咱是老实人家,没招谁没惹谁的,别人跟咱过不去,咱是没法子,才仗着省城沈家的势吓唬吓唬人的。”沈吉富也是矛盾,一方面铺子这事给自己长脸了,一方面还得卖惨装穷。为啥?你富了有银子了,别人可没有,难保没人得“红眼病”。这不,一边抿了一口小酒,一边唉声叹气的跟里正聊着。 里正倒是狐疑的点点头,没多问什么。 这些天除了村里人陆续的登门,还有一个让沈杏都意外的人居然也来了。那天沈杏在院子里晾晒衣服,院门是虚掩着的,就看到有个人影在门口走来走去。沈杏开了门一看,“良元哥,你在这干嘛呢!” “我,那个。”徐良元站在院子门口,手里拿个布包着的什么东西。沈杏看他在院外估计转了好久了,天变凉了,他有些怕冷的缩着脖子.深秋的风一吹,青色长衫下的少年显得瘦弱青涩。 “进来说吧,外面风大。”沈杏推开院门,让他进来。若沈杏没记错,这应该是徐良元第一次登他们家的门。 “那个,”徐良元往院子里探了探头,“叔和婶子在家吗?” “不在,都出去了,咋啦?” “那,我就不进去了,不合规矩。”徐良元说着说着脸就红了,也不知是不是天冷冻的。 听到这话,沈杏也没说什么。仔细想想,每次去他家,似乎他娘都在家,估摸着他娘不在家,她也进不去他家门。 沈杏索性打开门,自己走了出去,“那来是有事?” 徐良元本能的往后退了退,“我是来还书的。”连忙打开手里用布包着的包裹,拿出最上面那本,沈杏看到下面应该还有几本书。 沈杏接过书,“没别的事我去晾衣服了。”说罢就要回院子。 “那个…”徐良元憋了半天,低着头,“我是有事找你的。” 沈杏看到少年耳根子都红了,是什么事让他这么为难啊,这倒让沈杏好奇起来,“你说呀。” 徐良元抬起头,很不好意思的说:“我之前读的都是手抄本,还你的这本比较全,我想再借一本。”徐良元鼓足勇气说出了他来的目的。 沈杏笑着说:“可你之前…” 话还没说完就被他打断了,“之前你跟我借书,我没借,实是我的不是。我舍不得借给你,怕你给弄坏了,真是对不住。”说着徐良元居然给她鞠了一躬。 “这,”沈杏被他这模样给整的有些尴尬,左右四处看看,还好没什么人。“良元哥,你别这样,叫人看见还以为怎么着了。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是想说你之前不是说只借一本吗?借书那事早翻篇了,更何况后来我自己从别处也借到了,你别在意。” “《四书》我读过了,本是出于温故而知新再读一读印刷本的,没成想印刷本更完整一些。我带了两本游记,讲各地风土人情的,你若敢兴趣,咱们可以换着看,行吗?要是有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句子随时都可以来问我,成不成?”徐良元把手上的两本书拿出来递给沈杏。 还别说,沈杏对这个还真感兴趣,接过来随意的翻了翻,里面居然还有插画。“那成吧,不过你每次只能借一本。行的话,我去拿给你,这两本我先拿回屋看。”徐良元喜出望外,连连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