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看样子、那个叫什么杨川的少年人,还真是一个不错的农夫。” 那名面容清癯的中年儒生下了牛车,振一振衣衫,负手而立,淡然说道:“你们尽可多看看、多想想。” “这读书人,最怕的不是你悟不到先圣的微言大义,而是蹲在书斋里不知天下事啊;孔夫子游学万里,可不就是看遍这天下人、天下事,方能学究天人啊。” 紧跟在其身后的那名中年儒生点头,微笑道:“董公高论!” 其余谒者、郎官、儒生也纷纷点头称是。 这一行人走走停停,在杨川的封地上指指点点、说说笑笑,迳直来到杨川家的庄子门口,却被堂邑父挡住了去路。 “伱们是什么人?为何私闯杨氏封地?”堂邑父黑着脸问道。 “好教你知晓,董公携门下弟子游学,途径你杨氏封地,还不快去禀告杨川,令他出来迎接。”一名谒者上前两步,甚为傲慢的说道。 堂邑父想了想,瓮声瓮气的说道:“不认识。” 那谒者:“你!” “我家小郎君说了,最近他抱恙在身,不方便见客,就算是平阳公主来了,也要挡在门外,”堂邑父很认真的说道,“至于你说的什么董公,比长公主殿下还要尊贵?” 那谒者大怒,便要当场发作,却被那名面如冠玉的中年儒生摆手拦下:“罢了,你去禀告少上造,就说博士董仲舒、博士祭酒司马相如求见。” 堂邑父:“不认识。” 众儒生:“……” 看来,臭名昭著的杨氏封地,果然不行啊,看门的不但是个粗鄙的匈奴人,且还如此无礼,简直就! 眼瞅着门口这些儒生勃然大怒,纷纷投来不甚良善的目光,堂邑父面无表情的说道:“我家小郎君说了,他的两条腿被平阳公主打断了,行动不便,不见任何人。” 司马相如还想上前,却被董仲舒拦下了。 董仲舒轻咳两声,淡然道:“这位壮士,烦劳你进去禀告一声,就说、门外来了一个会看病的先生,可以帮他开几副草药……” 堂邑父:“就你?” 董仲舒:“……就我。” “你真会看病?”堂邑父疑惑的打量着董仲舒,点点头,道:“那好,我进去禀告我家小郎君。” 于是,一炷香工夫后。 就在众儒生实在忍无可忍,便要发作时,堂邑父大踏步出来了:“这位先生、真是董仲舒?” 董仲舒微微点头:“正是。” 堂邑父咧嘴一笑,道:“我家小郎君说了,大儒董仲舒是个读书人,不是医者,估计来的是个骗子。” 这一下,众儒生终于大怒。 一个小小少上造,凭借平阳公主、长平侯的权势,欺负一下长安城的纨绔恶少也就算了,想不到竟然如此傲慢无礼? 董公是谁? 就连皇帝在未央宫接见大儒董仲舒,都要站起来拱手施礼,行的是半师之礼,你杨川算什么东西! 不等众儒生开口,司马相如向前踏出两步,傲然说道:“你去告诉杨川,小小年纪,莫要如此狂傲无礼!” 堂邑父拱手道:“好,我这便进去告诉我家小郎君。” 然后,这个犹如半截铁塔的匈奴人,竟真的转身进去……并,随手将庄子大门给上了闩。 司马相如与众儒生脸色铁青,却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倒是董仲舒却一脸的淡然之色,微笑道:“还是少年人好啊,轻狂一些也挺好,总归是比较直爽呢。” 众儒生纷纷拱手,强笑一句:“老师教诲的好……” …… 就这般、又过了一炷香工夫,夜幕降临,寒风嗖嗖。 杨氏庄子里灯火阑珊,一些仆役吃过晚饭后,或忙着磨豆子,或围拢在阁楼的壁炉边闲聊。 偶尔,还能传出几声厨房的锅碗瓢盆碰撞,却是那些厨娘给孩童们准备宵夜。 这是杨川家的新规矩:吃过晚饭后,大人们可以直接去睡觉,但所有十二岁以下的孩童,无论男女,都要上“扫盲班”,就算是学会写自己的名字、会算一些简单的账目,那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情。 毕竟,庄子上的农活越来越有技术含量了,仆役们不仅要学会筛选种子、配比肥料、熬制杀虫剂,还要动手修理各种各样的农具、马车等,需要每一个人都能独当一面。 妇人们也一样。 两千多亩的菜蔬,收获后都要经过腌制或榨干处理,其中牵扯到精盐的比例、发酵的时间等,都需要一点简单的算术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