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每每他向朝廷上书,表达自己这般意图的时候。
其结果,几乎都会如石沉大海一般,杳无音信。
甚至他的那些,想要为国出征的祈愿信,都到不了大宋官家的手里,就被其
辛弃疾原本就是一个,极其聪慧的人。
既是如此,又怎能不明白自己这么多年来,坚持向朝中呈信,却也收不到任何回复的问题所在呢?
所以久而久之,便在辛弃疾的心中,积压了很多很多无可奈何郁郁而不得志的想法来。
这也就成为了辛弃疾本人,频频爱写那些诗句的原因之一。
随着辛弃疾本人的垂垂老矣,渐渐地,也就使他看清楚了当今天下的形势,根本就不是他所想象的那样。
当那般念想断了之后,辛弃疾本人也就不等那些文官们迫害,而主动隐居田园了。
而后,更是为自己起了一个稼轩居士的雅号来。
原本辛弃疾还以为,自己这辈子,到此也就这样儿了。
哪怕是临到死的那一天,却也根本不可能收到朝廷任命他为大将军,替大宋朝收复河山的命令。
可却没曾想,在辛弃疾六十三岁的时候,却陡然接到了一个北伐金国的调令。
这一度,曾让早已心死的辛弃疾兴奋至极。
在此之后,辛弃疾更是将这么多年以来,他那处所搜集的所有有关于金国兵马的信息、作战习性等重要资料整编成册,发给曾经与他联系较为密切的诸多军中将领们手中。
以便他们提前知晓金国的作战习性后,在战场之上更加容易将其击败。
且还向那金国方面,派出了不少探子,用以打探金国方面当下的最新消息。
可后来的辛弃疾方才知晓,他本人在朝廷那处的定位。
一时之间,竟令辛弃疾本人心碎不已。
原本朝廷方面这么做的用意,根本就不是想让辛弃疾本人重新挂帅。
就仅仅只是想利用辛弃疾本人的名字,来威慑一下大金朝廷而已。
如果金国方面,能因此而收了发起战争之念头。
那么辛弃疾本人的作用,便也算达成了。
而就在辛弃疾告老还乡的这段时间里,宋朝方面在大金军马屡屡进犯之际,却也曾派出了数支军马与金军抗衡。
而收到如此消息的辛弃疾,心中焦急之下,却也曾向朝廷方面接连发出了几次预警。
并且还在那几次预警当中明确阐述了,如果这时候便跟大金军马发生全面冲突的话,那么己方的胜率又在几何?
倘若能暂且隐忍,多多准备几年的话,那么胜率又在几何?
以及,倘若朝廷方面非要与大金国全面开战的话,又将任命何人为帅,方才有可能打赢这一仗等等。
可是辛弃疾的这些建议,朝廷方面莫说回复了,甚至连理都没有理。
直至辛弃疾本人,已达六十七岁高龄的时候。
那大金军马,终于兵临城下了。
直至此时,那大宋官家方才当真想让他本人,重新挂帅。
至此,辛弃疾可谓是看到了他这辈子以来,最想见到的场面。
可这时候的辛弃疾呢,却因为数十年来郁郁不得志等原因,病倒了。
此刻,莫说挂帅出征了,即便连剑鞘里面的宝剑都已经拿不动了。
而后没过多久,大宋年间的著名治世文臣、爱国名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的辛弃疾。
终积劳成疾等缘故撒手人寰,与世长辞。
享年,六十八岁。
直至他本人生命的最后一刻,辛弃疾却仍想着报效国家、收复河山、上阵杀敌呢。
可老天爷,却再也没给他这样的机会。
纵观辛弃疾的一生,若用一句话简单概括其能耐的话,那么只可能是:
文可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如此治世之文臣,纵横之武将。
那大宋朝廷从始至终,几乎都弃之于敝履,从未将之重用过。
倘若大胆设想一下,将如此惊天纬地之才,放到那强秦当中盛唐里面呢?
怕是他本人,即便比不上卫青、霍去病、李靖、李绩等人,却也不遑多让了。
若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
偌大一个大宋朝,当真配不上辛弃疾。
赵吉频频感叹的同时,却突然感觉自己的胳膊,被他人拽了一下子。
赵吉心神一愣,随即便缓缓转头瞅了过去。
却见这时候的耶律南仙,正满脸不解地望着自己呢。
双眸当中满含疑惑之意:
“大宋皇帝陛下,你这是怎么了?”
“从刚才开始,你便又是兴奋大笑又是频频哀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