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奇正感觉一口翔堵在喉咙,赶紧猛咽一口唾沫吞下去:“行,行,当然行了。” 李墨宁这才捂住嘴笑了一番,靠近于奇正的耳朵说:“夫君,亲卫队这些兄弟虽然都忠心耿耿而且武功高强,但却都是血气方刚之人。可是你此去,并不是要去打打杀杀的,有宝哥跟着,会避免很多麻烦。” 于奇正不由得感激地双手握住李墨宁的手:“公主,谢谢你。” 李墨宁不悦地横了于奇正一眼:“和你说多少次了…” 于奇正生怕她絮叨,赶紧拍着自己的嘴:“我错了,我错了还不行吗?” 自两人成亲后,这方面就一直有点点小小争执。 和沐儿在一起的时候,于奇正总是无所忌惮地“沐儿沐儿”的大呼小叫;而乌兰丽雅那里,于奇正就是一直压低声音,开口就是“丽娅你慢点”;对阿提亚,于奇正话语就比较少,不管人前人后都是搂着她的肩膀,但又不是特别随便。 虽然表现不尽相同,但也都是处于比较自然的状态。唯一一个表现比较局促的,就是在李墨宁面前了。 如果是很多人一起谈论公事,于奇正都是老老实实的坐着,双手放在膝盖上,看上去和其他官员没什么不同。 即便是回到内室,也是客客气气以“公主”相称。哪怕是在房中没有其他人,每次李墨宁说要给他揉揉肩膀什么的,于奇正都像是被针刺了一下猛地跳起来,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 对这一点,李墨宁每次都气得银牙都要咬碎,但不管怎么做都改变不了。 于奇正见李墨宁脸色不好看,赶紧陪着笑脸说:“夫人,我错了。以后再不叫公主了行不?” 李墨宁并没开心起来,眼泪在眼眶里不断打着转。 于奇正更慌了,赶紧又改称呼:“娘子,娘子哎。” 李墨宁再也忍不住,“呜”地一声哭了出来。接着,张开双臂搂住于奇正,抱得要多紧有多紧。 在这一刻,于奇正突然一下明白了过来。 真正最亲的人之间,是没有什么地位权势金钱等等外在条件的沟壑的。以前他对李墨宁的那些“尊重”,其实从本质上来说只是一种隔阂。 当初认识的李墨宁,只是一个因为从小的生活环境有着一点点小刁蛮的公主,但实际上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子家。那时候,她没有任何需要去深思熟虑的事情要做。 如果按照正常的人生轨迹,嫁给一个庸碌的人也好,或是才高八斗的年轻俊才也罢,她的人生应该就是那种不需要任何思考,每日里和一群贵妇在一起讨论哪家戏好听哪家绸缎最好的日子。 尽管俗气,但却不需要任何操劳。其实最好的人生,不就是这种在烟火气中渡过的人生吗? 越愚蠢,越快乐。 人生的一切痛苦,都来自于“思考”。思考得越多,便越痛苦。或者说,聪明与痛苦是成正比的。所谓的聪明,其本质就是“见识”。 有些人天生就比别人见识高,从一开始就站在比普通人高的地方;还有些人是依靠后天积累出来的见识。 但不管是从哪个方面获得的,见识广的人一定更聪明。 可是,这一定是好事吗? 我们的先祖是睿智的,往往用最俗气的话说出最高深的道理。比如:“吃亏是福”和“一辈子不出门的是福人”。 按照后世的科学理论,这是最朴素的唯物辩证法。世间再精妙再深奥的原理,其底层结构都是最简单最易懂的。 大道至简,殊途同归。 李墨宁属于特例,她是那种不管先天还是后天都具备超越常人见识的人。 不得不承认一点,在不同生活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的目光完全不同。换句话说,在个人同等能力的前提下,排除幸运因素,从概率角度来说,家庭环境好的孩子一定比家庭环境差的孩子取得成就更大。 这不仅仅是因为能提供更多的社会和经济资源,更在于家庭起点低的孩子需要更多非“学校教育”的学习,才能达到贵族子弟自然形成的接人待物之道。这一点,自古如此,中外皆如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生而不公。 重复一次,这是个概率问题。 在讨论宏观或者某个“面”的时候,忽略概率这个前提谈个体,都是耍流氓。 这个时代背景下,李墨宁就属于站在金字塔最顶端的人。皇家公主哪怕一天书都不读,每天在她身边发生的人和事,就是绝大多数布衣子弟一辈子都无法想象的。 这一点,就算李墨宁自身,也无法决定。所以在五星市,她不得不做“内当家”。其实就她本人来说,何尝不愿意做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