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曹操是好还是坏, 但不可否认他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人,他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他博览群书, 尤其喜欢兵法, 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注释过孙子兵法。这些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稳健的基础。”
“曹操曾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 众所周知天子脚下, 随便砸到一个人都可能是高管权贵家的子嗣, 有多难治理是完全可以想象的。
可是曹操却半点不秫,一上任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
彼时汉灵帝宠幸的宦官,十常侍威名赫赫,手握大权, 谁人不知。
而十常侍之一蹇硕的叔父违禁夜行,谁都以为他会大事化了, 谁知道曹操却毫不留情, 将蹇硕的叔父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当然啦,曹操也因此得罪了人,他们难以中伤曹操, 毕竟曹操他也是十常侍后裔。
曹操的祖父是大长秋曹腾,曹腾在宦官中名声很不错,而曹腾收养了曹操他爹, 所以曹操也就是曹腾的孙子。
有了这层关系,十常侍的一些手段自然不可能对着曹操,最后曹操被以举荐为名,明升暗降,外调为顿丘县令。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年轻的曹操确实很有魄力,遵纪守法,有一颗为民请命,干大事的心。”
刘备不予置否,“无论当年如何,现在都不一样了。”
“后来十常侍越发横行无忌,构陷朝臣,彼此之间互相攻讦,于是曹操多次上书进谏,虽偶有成效,更多却被置之不理,在朝政日益的情况下,曹操终于知道上谏是没用的,皇帝不想听,也没能力处理这些问题。”
光武帝刘秀幽幽一叹,这也曾是我大汉的忠臣良将啊,为何就一步步的走到大汉对立面呢。
是大汉真的没救了吗
“这也就是“知不可匡正,遂不复献言”了。”
还不是后来手握大权的曹操回想起往事,突然有些伤感,灵帝已逝,天子被董卓把控,地方有割据势力,他看似 一步步走向天幕所说的那个地步,可又都是无法避免的。
他想要匡扶汉室,就必须掌握权利,可当他真的平定北方后,他已经如日中天,若不自立,朝廷岂能容得下他
自古功高震主,淮阴侯旧事尚且历历在目,汉家天子多寡恩,杀功臣何以计数天子有容人之量乎
曹操并不蠢,恰恰相反,作为一代枭雄,哪怕那是后来的他,度过刚知道自己后来为什么成为魏武帝的震惊和不敢置信之后,他仔细思考,也就是知道自己未来为什么会走到那个地步
进退不得,与文若决裂
他岂敢把一大家子的命运交给他人决定他岂敢把跟随自己的那些人的命运交给他人决定
何况还有权利腐蚀人心。
曹操想权利真的有那么诱惑吗让你未来迷失自己
我曹孟德以后也会变成自己厌恶的那种人吗
一生汲汲名利,犹如蠹虫。
公元200年以前的曹孟德难以理解。
荀彧和戏志才和他对坐,各有思量。
戏志才余光评估着荀文若,他如今是怎么想的若是十数年后他可能没办法再做什么,现在却不一样,他和主公没有那么深厚的情谊,而主公大势也尚未成,一切都还可以及时打住。
荀彧垂眸,白皙的手摩擦着杯子,静默不语。
“没几年,黄巾起义爆发了,这场平叛并没有像朝廷想的那么简单,轻而易举的可以被平定 。
恰恰相反,朝中几位大将都接连受到阻击,为了尽快平定战事,朝廷不得不下放军权至地方,这造成的后果无疑是严重的,使地方意识到朝廷的孱弱无力,并且可以光明正大的掌握军权”
汉文帝抬眸,轻声吐出两个字,“蠢货。”
“而曹操的军事才华也是在这场战争中得到初步的展示,彼时右中郎将朱儁先到,与黄巾军波才部作战失败,皇甫嵩退守长社,而曹操就在此时率军赶来,联合皇甫嵩、朱儁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
刘秀眼神微不可见的点头,是个好苗子,若是他会尝试收复此人,谁也不是一开始就有野心的,何况这本还是朝廷的忠臣。
可惜,皇帝无能,宗室也无人能降服此人。
“在济南相任内,曹操治事如初,当时各县长吏多依附权贵,贪赃枉法,无所顾忌,历任国相皆置之不问。
曹操一见之下,二话不说大力整饬,一下奏免十分之八的长吏,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
后使“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还是个治理地方的能臣。”汉景帝挑眉,这种能文能武的人才,恰逢乱世,还真是潜龙入海,如鱼得水啊。
“早在初期,曹操就已经展示了自己足以出将入相的能力,只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