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4. 第七百一十二章 洪武贪官--刘观
设置

第七百一十二章 洪武贪官--刘观(1 / 2)


八月十五日,中秋。

按建文制,府衙官吏可以在这一日休沐,陪伴家人,共赏明月。

京师景仁宫。

贤妃看着侍女收拾好了箱笼,陷入回忆之中。

自洪武三十一年初入东宫至今已有四年多,自己还没有回过家,父母也没有来过京师。

一来是不希望父母家人来京师,以免因为皇亲的身份飞扬跋扈,招惹祸端,二来出身家庭本就是寻常人家,安守一方,很少远行。

虽是如此,但自己与家人的联系并没有中断过,每年会有四五封书信往来。去年凤阳旱灾,五河县也是受灾区,好在朝廷应对及时,老天开眼,旱灾没有持续太久。

眼下得圣恩,要走出这重重宫阙,回家省亲,这对自己而言,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福气。

“你们仔细检查下,莫要有遗漏。”

贤妃吩咐。

这一次省亲可不是淑妃回句容时的低调,而是高调回家,相应的礼仪自有内宫礼官负责,所带物品也需几番挑选,不仅要确保质量,就连数量上也不能出问题,该八个的只有七个,就是违背礼制。

就在贤妃差不多准备妥当时,在坤宁宫的皇后马恩慧有些犯难起来,桌案上摆放着一份圣旨,没错,就是圣旨,而内容却只有一句话

朕在扬州等你。

在朱允炆离京之前,马恩慧就清楚自己没办法离开后宫,皇上北巡,多少可以说是视察民情,自己一皇后跟着北巡算什么

再说了,后宫里事也不少,太后那里需要有人请安,一应内务需要批复,一干生意需要核账。千头万绪,没人管着怎么行。

可马恩慧还是低估了朱允炆的决心,当朱允炆看到马恩慧想要出行却又不得不妥协留下来的时候,就决定带她北巡。

谁规定皇上巡游只能带妃子的

皇后母仪天下,出来看看自己的子民与孩子不是理所当然的事。

想当年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马秀英还住在军营里,给许多军士缝补衣物呢。洪武二年秋天,朱元璋巡视苏州,随行所带的人正是马皇后。

朱允炆担心马恩慧不愿出行,特意写了一份圣旨。

马恩慧感动之余,也有些不知所措,仓促之间没有任何准备如何出行一干事还没处理妥当,一旦外出,后宫的事怎么处置

吕太后亲自到了坤宁宫,不仅带来了马恩慧出行所需之物,还拉着马恩慧的手,一脸疼惜地说“这多年来来,你算是最辛苦的一个,眼下国泰民安,皇上难得有机会出宫北巡,你在身边照料也是应该的。”

马恩慧有些担忧“太后,我若出京,这后宫诸多事就要搁置下来,怕会影响许多”

后宫操持的买卖不再少数,一些款项支取、账务校对,虽有专人负责,但考虑到事关后宫收益,马恩慧总需要一个月审核两次,而北巡需要不少时间,没一个月怕是回不来。

吕太后笑呵呵地说“放心去吧,后宫里的事,就暂时交给宁妃、淑妃打理,我来看着,出不了问题。”

马恩慧清楚,吕太后能来这里,一定是朱允炆说动的,如此重视与在乎,让马恩慧不由红了眼眶,连忙吩咐侍女准备中秋晚宴,好好陪伴下家人。

朱允炆没时间欣赏一轮明月,也没时间品尝月饼,刘詹、刘宁被捕入狱只揭开了扬州盐政贪污的一角,因为抓人时毫无征兆,致使刘家许多账本没有转移出去,全都落在了安全局手中。

账本很多,密密麻麻记载着近十六年来的交易,这其中不乏洪武时期的一些大臣,重臣,卫所将校,而仔细看最近四年记录,利益交割更是频繁,大部分官员集中在了两淮都转运盐使司、批验所与扬州知府衙门,还有一些朝廷御史、户部给事中。

“皇上。”

夏元吉拿起一本账册交给朱允炆,手指点了点一个人的名字“刘詹与此人利益来往虽然一年只有一次,但一次就是万两,是这几年中单笔最大支出。”

朱允炆顺着夏元吉的手指看去,目光落在了一个名字上

刘观。

“这个名字似乎在哪里见过。”

朱允炆感觉有些熟悉,但仔细想却又说不出来。

解缙凑了过来,眼神一亮“是他”

朱允炆看向解缙。

解缙解释道“皇上,此人是洪武十八年的进士,后被委任为太谷县县丞,一年后调回京师担任监察御史。”

“等等,一年”

朱允炆很是惊讶。

朝廷规制三年一考核,刘观作为一个进士新人,凭什么在短短一年之中从一个县丞回到京师,而且还成为了监察御史。

夏元吉想了起来,说“此事臣知道一些。传闻刘观在太谷县当县丞时,曾以各种手段在常家拿了不少银两,疏通京师关系,这才在短短一年内回到京师。”

“常家你是说当年刘观还打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