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黄泉手记
  4. 第601章 下坠半米
设置

第601章 下坠半米(1 / 2)


荒山顶部。

我听见一名土工说他挖到了东西,快步走了过去:“挖到什么了,是青膏泥吗?”

“不是,刚刚我在下铲子的时候,感受到了阻力,但是稍微用力,又能把铲子打下去,感觉像是挖到了陶瓷一类的东西。”

土工用头灯照着地上的泥土,用洛阳铲拨了拨,在里面挑出一个碎片递给了我:“老板,你的点选得太准了,土中带残片,咱们该不会直接把探孔打进了墓穴当中吧?”

我看着手中的陶器碎片,指了一下土工手中的洛阳铲:“向下挖了多少米?”

土工看了一眼铲柄的标尺:“十三米半,不到十四米。”

我继续问道:“之前你们在隔壁山头发现盗洞的时候,测量过深度吗?”

“十六米!”

土工回应道:“按照我们的水平,最多也就只能把盗洞挖到这么深,再向往深处挖,那就得利用电动工具了!我听说行内的高手,可以将洛阳铲达到四十米的深度,都可以手工打井了,也不知道怎么做到的!”

我得知脚下的探孔与隔壁山头的盗洞还存在着三米的差距,递给了他一支烟:“休息五分钟,然后再向下打两米,看看能不能见到青膏泥。”

“得嘞!”

土工答应一声,随后就活动起了胳膊,为下一次干活做起了准备。

趁着工人休息,我也蹲在地上,打开手电检查起了被他们挖上来的陶片。

江曼见我摆了满地碎片,也蹲在了旁边:“之前咱们去见宋老三的时候,对山谷中的盗土检查的很仔细,并未发现有陶器碎片的存在,这里却挖出了东西,有没有可能是找到正地方了?”

“不太对劲。”

我摇头道:“西周陶器,仍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主,也有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泥质黑陶在西周初期还有发现,到西周后期已经不见了,这些陶器碎片,正是泥质黑陶,但是大型厚胎,应该是采用泥条盘筑法只制造的,所以应该是东周,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物,与将青膏泥运用到墓葬当中的时代倒是能够贴合。

但是这些陶器上面没有任何纹饰,工艺也比较粗糙,不像是陪葬品的模样,而且这东西就算真是陪葬品,也应该是先挖到青膏泥,再出现陶器碎片才对。”

“我怎么越听越糊涂了?陶器不可能天然形成,必然是人为出现在这里的,如果这东西不是陪葬品,而且你认为

江曼思考了一下:“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这种陶器是运送青膏泥的容器?青膏泥是自然形成的,而且不是什么地方都有,不论在山里放置青膏泥的人处于什么想法,但是他们将青膏泥运送到山里,总是需要容器的吧?”

我撇了撇嘴:“咱们之前所在的那座山,山顶和山脚都挖到了青膏泥,这得是多么大的一个工程量,如果用陶瓮运输,这得耗费多少陶器?”

江曼耸肩道:“不论历朝历代,最廉价的机器永远是穷人!尤其是古代的封建社会,人和牲口没什么区别,任何能够用人力解决的事情,不论是烧制陶器,还是运送泥土,任何在我们现在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当时都能够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奴隶可是没有人权的。”

我将烟头按熄在地上的陶片上,对两名土工摆了摆手:“时间差不多了,开始干活吧,我们今晚还有好几个地方需要探查呢。”

两名土工见我发话,两个人配合着干起了活,其中一人利用洛阳铲打探孔,另外一个人则在一边帮忙组装起了铲柄。

随着铲柄组装完毕,土工开始旋转铲头向下挖土。

这种十几米的深坑,最难的地方不是挖土,而是排土。

洛阳铲的铲头只有二十厘米,一旦铲头挖满,就得把十几米长的铲柄提上来,将铲头里的土排空,然后再顺下去。

就这么折腾了半个小时左右,洛阳铲又下去了一米,铲工提着洛阳铲转动一周,忽然停下了动作:“老板,遇见硬货了。”

“狠点下铲子,看看能带上来的是什么。”

听到土工的话,我的心也跟着悬了起来。

按照我原本的想法,这座山层夯土,起到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然后才在里面灌上青膏泥。

可是我们如今还没见到泥层,土工就挖到了硬物,我脑海中闪过了有三种可能。

第一就是我们挖掘的地点错了,土工挖到了石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一整条探孔就全都白费了,我们还得浪费几个小时,重新挖一条盗洞。

第二种可能,就是当年的建设者为了防止青膏泥被土壤吸走水分,在上面也布置了石层,那就说明在之前那座山挖盗洞的队伍里面,有一个对于这里墓制特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