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电话报告出来时,所有人沉默着。 直到有个人说了句:“要不要张副院长接下来做完这块手术切除?” 说这话的人显然心头有顾虑,不知是否改为国陟人给自己人动手除病根效果更好,何况张大佬是公认首都圈内心胸外科界最顶级的操刀手。 不是国陟人说的,是国协人杨科长说的。 可能杨科长代表吴院长担忧的心声? 自己人真干砸了活儿怎办? 没有一个医生敢打包票百战百胜的。 张华耀医生一个转头,灰色狡黠小魔眼向吴院长方向瞟了瞟:“你说呢?” 球瞬间甩回到吴院长身上。 在这种时候不一定是主刀说了算了。在各行各业都是,一旦领导到位,岗位上主事的可能会变成领导,此时领导如何做事很考验一个领导的素质。 让不让谢主刀做完这个手术要先说到杨科长顾虑的手术环节:尽可能完美切除干净病灶。 里头包括肿瘤块切除和精准扩切,必要的淋巴结扫和淋巴结标本摘取等。 决事的领导需要判断谢主刀是否能做到以上这些目标,并且不出任何意外。 众人回想单看手术前半段谢主刀带两个助手的手术过程,不拖泥带水的节奏感等优秀表现,仿佛没问题。 不过资深的外科行家清楚这和手术速度等没关系。 此时应该举例的是谭老师的论文,优秀有实力的外科医生是凭眼力精准取标的。 病理科给的结果到底是靠着外科医生的标本,病理科医生是不可能给外科医生当总指挥的,只能做参考。 只有外科医生根据自己需求问病理科医生,病理科始终是辅助科室。 综合上述可知,一个懂行人想问外科医生哪个手术做的好,只需了解某些医院给本院医生做的宣传海报数据真假足矣。 新技术有没有?手术台数量多少?靠手术救过多少人命,最难的手术病人做下来病人术后生存期多长。这些,医院只要没撒谎,全是外科医生技术水平体现的硬指标。 这些临床数据由于年轻医生自身工作时间比老医生短,导致两者这样比较是不公平的。 于是能理解为何医学生们全喜欢涌到最优秀的医院,公平环境对年轻人而言无疑更重要:从年轻人的量小数据库看出其才华需要多优秀的技术领导。 据此,张大佬的反问明显在和吴院长较量。 我的人被你们抢走了,你们看出她的才华没有?请用数据说话。——张大佬。 张三助仿佛找到出气孔。 吴院长沉稳开口先是掷地有声:“看来并没有理由换主刀。” 自己人支持自己人必须的。 至于杨科长的策略是不是抛砖引玉不说。 张华耀医生等对方说出证据。 “我听病理科电话报告说是微小浸润性肺腺癌,属于肺癌早期,但不可代表可以为此轻视。这和谢医生的术前判断一致,而且是她第一个发现患者是肺癌。”吴院长有条不紊说完医学证据链条。 其他人点头:吴院长当真宝刀未老。 没想吴院长兴起来再来句多余的:“手术结果只不过再三证实谢医生对患者病灶区的眼力判断力比在场其他同行都厉害,在预判准确性上远胜一筹,包括与你相比。”